
“七翻身”行情能否如期而至?A股市场在一季度上涨之后,经过5月和6月份反复调整,“七翻身”行情能否如期而至?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种迹象显示,7月行情值得期待,多路资金正在积极涌向A股市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6月以来,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超400多亿元。此外外资私募加紧布局,今年5月,施罗德投资一口气备案了3只私募产品,其中包括1只股票优选策略产品。另一外资巨头路博迈在5月份也备案了公司旗下第一只投资A股量化基金。
在第一财经接触的多位险资人士看来,与以往保险公司偏好固收类资产不同,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在IFRS9会计准则下,险资更加重视收益稳定性,需要找到一条实现降低损益表波动的路径,长期投资便是其中之一。疯狂“扫货”背后11月8日晚,万达信息公告,第一大股东由万豪投资变为中国人寿系。进一步来看,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国寿集团、国寿资产)取代万豪投资和实控人史一兵,成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真正实现“入主”。大股东变化后,公司由控股股东为万豪投资、实际控制人为史一兵,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对于体检者而言,这些体检项目究竟是否有必要检查?在体检过程中又会遭遇哪些奇葩状况?对此,北青报记者进行了调查。暗访套餐价格不透明 体检被诱导“加项”日前,北青报记者在某团购网站上找到了一家体检中心,并以346元下单了一个原总价值890元的“白领特惠套餐”,并按照预约的时间前往宣武门附近的线下门店进行暗访体检。根据记者团购的套餐内容显示,该套餐包含的项目包括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妇科、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16项检查内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近期垃圾分类的研报密集出现。实际早在2016年就有垃圾分类的研报出现,不过,一直到2019年6月之前,此类研报都不太多。进入6月份,垃圾分类的券商研报密集出炉,其中不少深度研报。6月9日,东吴证券发布了50多页的研报《环保工程及服务行业周报:生活垃圾分类新政落地,利好环卫厨余设备市场》。而6月以来,不完全统计,券商起码推出了60多篇关于垃圾分类的研报。
前段时间到一个一线城市的著名大厦参观一个博物馆。博物馆是民营企业主办的。在同一个大厦里,该企业还开办了一家保管箱服务公司。博物馆经常与银行的私人银行部进行合作。银行希望通过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强化与客户的关系。博物馆希望通过与银行的合作,招揽更多的艺术品投资客。这家企业更特别,还希望通过与银行的合作,能为保管箱服务招徕客户。
回头来看,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的渊源要从2018年12月的“纾困”算起,彼时中国人寿旗下国寿资产通过发起设立“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专项产品”,受让万达信息大股东所持5%股份。首次“举牌”后,今年8月6日晚间,万达信息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2月28日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至2019年8月6日收盘,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5497.25万股,累计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117%。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万达信息10.0259%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