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财新报道,春节后,中信集团的工作组进驻中信国安。同时也有媒体在3月初对此进行了报道。联合资信的两次评级下调公告均发生在此之后。对比两次公告内容可见,中信国安的债务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3月18日,联合资信称,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中信国安、白银有色和中葡股份股权几乎全部质押或冻结,公司资金链紧张,融资及再融资难度加大,整体偿债能力有所减弱。
长时间连续运行和短时间运行对列车的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长时间跑就要求列车具有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就会对列车各个关键环节(尤其是转向架和牵引系统)提出更苛刻的技术要求,对材料和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事实上,根据中国高铁线路特点的改进,就是新技术的来源(尤其当这些特点是中国独有的时候),何况中国工业本来就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例如,哈大高铁是欧洲和日本都没有的高寒线路,中国企业在以前的普通列车上就有对付高寒条件的长期技术积累,自然把原来高寒车的许多技术用于高速列车。因此,一旦转向自主开发,就会产生“迫使”中国技术超过外国技术的动力。
另一方面,近期欧元区和英国数据表现欠佳,欧元、英镑兑美元出现明显贬值,相应推动美元指数上涨,不过后续欧元继续贬值的空间可能也将有限。申万宏源固收研究孟祥娟团队指出,当前仍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将继续对欧元区经济的稳健增长和核心通胀的逐步回升形成支持,并构成欧央行年内退出QE的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欧元兑美元汇率难以进一步大幅下滑。
今年科技行业在需求端出现两大显著变化:一是国家政策从产业层面支持自主创新,科创板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更为市场化的路径;二是科技龙头公司的产业链由国外陆续转向国内,国产电脑替代空间巨大,行业需求处于爆发增长的前期。从细分领域来看,我主要看好需求不受政策调整与经济波动影响的行业,例如,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自主可控方向的科技龙头等。其中,科技板块中的自主可控与安全可控是看好的两条主线,前者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龙头公司产业链向国内转移的需求变化带动的投资机会,后者是国产电脑、服务器等快速替代带来的机会。
下游必选消费品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可选消费品行业呈现一定分化,服务支持类行业趋于稳定增长。具体看,食品饮料、批发零售、房地产、建筑等行业分别实现净利润808亿元、448亿元、1209亿元和1461亿元,同比增长17%、30%、13%和13%,主要受益于基础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新兴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码。医药行业实现净利润313亿元,同比略增2%,主要因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加速行业结构调整分化,优胜劣汰趋势逐步显现。汽车行业实现净利润503亿元,同比下滑27%,经营业绩有所承压。服务支持行业中,电力热力、交通运输行业增速趋于稳定,分别实现净利润726亿元和1064亿元,同比增长1%和8%,扣非后净利润也分别增长8%和9%。
例如,在中铁总于2018年12月公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中,已经出现了在普通线路上替代传统绿皮车的动车组,即“复兴号”CR200J,它因车身是绿色而被称为“绿巨人”,被用于在既有线替代最后的绿皮车(2019年1月在杭州至北京的线路上率先投入运营)。“绿巨人”是动力集中式的,动力车位于车组的前后两头,以解决在既有线动车组不能换向的问题,而且可以根据客流量在8~18辆之间任意编组。